《六姊妹》:父母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? -
大家好,我又来了。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《六姊妹》中孩子教育给我的一点启迪,你看看,是否你也需要改进。
1
何佳丽和张建国的儿子何向东,从小到大没受什么苦,一路顺风顺水的长大。长大后,跟父亲一样,当兵入伍。当兵退役后,也进入了部队工作,工作稳定,生活稳定。后面遇上了初中女同学李雯,他们一起谈婚论嫁。李雯家里提出要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,何向东家里只有两室一厅。他们只能想办法,为了儿子的婚姻,父亲张建国用自己升迁的机会,换来了一个三室一厅......
何向东顺利迎娶了李雯,他们婚后生了一个女儿,本来家庭多么的幸福美满,父母健康有退休金,妻女在身旁,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供小家庭居住,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日子真的很好过。
结果,何向东染上了赌博,妻子离婚了,孩子被一起带走了,工作丢了,房子也被卖了还债了,还欠了很多钱,只能躲去了上海......
为什么这么好的日子他不好好的过,他要去赌博呢?
剧里提到他是被一个以前的同学带着走进赌场的,但是如果他自己能够分辨出好坏,知道有些事该做,有些事不该做,也许他能够避免这次灾难。
有人会问,这个跟他父母有什么关系呢?我觉得是有点关系的。何向东从小他的父母就为他想好了他以后要走的路。长大后他都没有想好自己要干什么,然后就像他父亲一样入伍,退役后又进入招兵处工作,人生没有受过什么挫折,父母也能为他兜底,结果,他就做出了父母也无法帮他善后的事。
孩子长大成人,我们都想给他们最好的,给他们规划好我们认为对的路,可是孩子是我们的孩子,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离开母体,他们也要独自依靠自己,好好的活在这个世上。
如果我们一味的让孩子按照我们认为对的人生之路前行,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,失去了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的能力,失去了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,那等于把孩子当成了自己思想传递的工具,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人,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,遇到不好的事情,他们自己能够分辨的出来并避免吗?时代变化超级快,他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,想出办法,应对变化吗?你们又能为他们兜底一辈子吗?
2
何家丽的母亲刘美心,一共生了6个孩子。其他的几个孩子,都是刘美心的婆婆帮忙带大的,只有老六何家喜,是刘美心自己亲手带大的。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,自然就是比别的孩子更亲近一些。
何家喜从小到大,都是被宠爱着长大的,刘美心,也对这个自己亲手带大的女儿,非常的亲昵,也给了她最多的母爱。何家喜长大后,没有工作,刘美心就主动退下来,让何家喜接自己的班。家里有剩余的钱,何家喜只要回家,刘美心都会给何家喜塞点,甚至过年过节收到的别的女儿给的钱,也都会给何家喜拿着。别的女儿心有不满,她也依旧这样偏心着。
后来何家喜的女儿要上学,何家喜想回娘家住。何家丽和张建国为了照顾奶奶,也在家住着,这样的话家里就有点拥挤。何家喜为了住进家里,狠心的把家里的厨房全部砸了,说是太脏了,逼的她大姐和大姐夫在下大雨的时候狼狈离家......
为什么何家喜能够那么肆无忌惮的对自己的大姐和大姐夫,如果她的母亲刘美心没有暗地里支持,她一个老六,敢对自己的大姐做出这样的事情吗?
再后来,何家喜又撺掇着母亲刘美心把名下的房子过户给了自己,说是以后替母亲养老,谁替母亲养老谁就继承这套房子。结果过户没多久,她看她五姐住更大的房子,她又各种撒谎,骗她婆婆说自己得了重病,拿了钱,买了更大的房子,然后房子刚装修没多久,就住进去了,把她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......
这还不是最过分的,还有更过分的,刘美心有一个祖传的酱菜方子,后面被别人看中,愿意花大价钱买断,然后产业化。这个事被何家喜知道后,她就想方设法想要母亲把方子写给她,她母亲已经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,也知道自己太偏心,惹的其他女儿很生气,怎么都不肯把方子给她,结果何家喜为了得到方子,找人半夜去吓她的母亲,把她的母亲吓得住院......
何家喜为什么会变得这样,当然跟她自己本人有很大的关系,其次可能也跟她母亲有关。最小的孩子得到的偏爱更多,这本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如果给了过多的偏爱,孩子要什么,给什么,什么都满足,那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,只要我想要的东西,你就得满足我,如果你不给我,我就想各种方法让你给我,我才不管你的死活,我要的东西你就得给我......
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也蛮可悲的。
爱孩子,但也不能无条件的宠溺孩子,无条件的满足孩子。宠爱孩子的时候,也要让孩子知道一些界限,该给孩子的会给他,不能给他的,无论他怎么哭闹都不能给他。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,自立更生的能力,让孩子靠自己,就能够在社会上生存,而不是什么都依靠父母。
3
刘美心超级的偏爱老六,而对其他女儿,就真的没有倾注多少母爱了。
大女儿何家丽,大半辈子都为了这个家。家里出了事,什么都是何家丽管。结果刘美心竟然默认老六何家喜把大女儿和大女婿赶出了家门.....
二女儿何家文,她的老公因为生病去世后,家里很难。又要上班,又要照顾自己的儿子,想让她母亲过来帮忙带一下儿子,也没别的什么事,就是中午煮一下饭,做做家务什么的。何家文晚上回家还帮她母亲洗脚,结果她的母亲就去了一个月,就再也不愿意去帮忙了......而对六女儿何家喜,就各种偏爱,给工作,出钱出力,甚至房子都过户给六女儿了。
这样的偏爱,真的会让孩子心寒。当孩子需要帮忙的时候你一声不吭,一动不动,那你需要帮忙的时候,你就去找你偏爱的孩子呗,不要再来找我。如果你偏爱的孩子对你也有心也有力,那你的晚年没什么大问题,但是如果你偏爱的孩子,对你也没有那么亲,也没有那么有心,也没有什么能力,那你的晚年就该哭了。
世界无法绝对的公平,有些人总是会得到额外的偏爱,这个都可以理解,可是凡事如果太过了,就会出问题。比如吃的太多,胃就受不了;眼睛用的太多,眼睛就会流泪;嘴巴说的太多,可能就说不出来......
给这个孩子过多的偏爱,给那个孩子过少的偏爱,给过多偏爱的孩子,就能给你你想要的回报吗?给过少偏爱的孩子,他就不值得你爱吗,难道他不是你的孩子吗?你没有给他足够的爱,你老了又指望他给你回报多少爱吗?
做父母的,尽量一碗水端平,尽可能的爱每一个孩子,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,给孩子尽可能的托举,尽可能的指导,但不控制,也要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,学会靠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。
培养孩子,是需要不断学习的,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到一点,就可以少走一点弯路。
一点小思考,欢迎留言探讨,下次再见!